• 直击援藏
  • |
  • 直击援疆
  • |
  • 四方帮扶
  • |
  • 媒体报道

直击援藏

  •    
    援藏国家医疗队走进仲巴县公安局开展“应急医疗救护”专题讲座
    为宣传和普及应急医疗知识,提高仲巴县公安应急医疗处置技能,近期,我院2020年援藏国家医疗队以“应急医疗救护”为主题,为仲巴县公安局的民警们开展了专题讲座。讲座由公安局罗布多吉局长主持,来自各部门的50余位民警、辅警参加了此次活动。在讲座中,我院2020年援藏国家医疗队队长,急诊科李祖勇主治医生系统讲解了日常医疗与突发情况的救治。他首先结合仲巴当地的高海拔情况,讲解了什么是高原反应以及如何应对高原反应,然后重点围绕公安日常工作中常见的各类意外伤害和应急救护进行了深入讲解,如在遭遇突发交通事故、溺水、创伤救护、电击伤、气道异物梗阻等紧急情况下如何进行应急救护及自救。讲座现场,李祖勇医生还在现场利用道具,生动演示了哈姆立克急救法及婴儿异物阻塞的处理方法。此外,李祖勇医生还为在场的民警们播放了成人心肺复苏的操作视频,并作现场示范。他详细讲授了如何判断病人心跳呼吸停止及判断复苏成功等内容。讲座结束后,医疗队还邀请部分民警进行…[详细]
  •    
    一次援藏行,终生爱国情——我院内分泌内科梁颖副主任医师、儿科张亚停主治医师圆满完成援藏任务
    2019年6月,我院根据广东省卫健委以及中山大学任务要求,推荐选派了我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梁颖、儿科主治医师张亚停作为第五批“组团式”医疗援藏干部,前往西藏林芝市人民医院执行援藏医疗任务。2020年8月21日,两位援藏干部圆满完成援助任务返回广州,我院党委办公室、人力资源部、分级诊疗中心、工会、内分泌内科、儿科等相关科室同志到机场迎接。在林芝市人民医院帮扶期间,他们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发挥自身技术所长,从医院管理到学科建设、从临床技术支持到专科人才培养,全方位发挥“传帮带”作用,在受援医院出色完成了“输血”变“造血”的光荣使命,推动了各项帮扶工作高质量开展。梁颖副主任医师任林芝市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副主任期间,着力于规范和提高受援医院的内分泌疾病的诊疗和管理水平,通过言传身教、理论结合临床的方式,提高了当地医生的内分泌疾病诊疗能力;积极协助科室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迄今已申请动态葡萄糖监测等3项新技术新项目,使林芝市人民医院的糖…[详细]
  •    
    逸仙人,战斗在需要的每一刻!——我院援藏医疗队成功完成高原胃肠道穿孔修补术
    8月11日凌晨1点30分的仲巴县城,刚下完雨的街道湿漉漉的,与远在数千公里外的夜间温度29度的广州相比,海拔5000米的仲巴县夜晚温度仅有7度。刚刚结束手术的我院援藏医疗队的队员们禁不住在冷风中打了个寒颤。时间回到8月10日下午5点,28岁的藏族牧民嘎玛第三次步入仲巴县人民医院急诊科。9号开始,嘎玛出现腹痛症状,到医院就诊两次后情况仍未好转。10号下午,嘎玛腹痛加剧,还出现了发热、气促等症状。我院援藏医疗队队员、神经外科郑眉光医生接到消息后,立刻来到急诊了解情况。结合发病2天前后腹平片的对比,郑眉光医生诊断嘎玛为急性胃肠道穿孔并腹腔感染。当时嘎玛已经出现精神萎靡、高热、呼吸急促、心率增快等败血症症状,若不及时处理则会造成感染性休克,最终危及生命。而更大的困难在于,仲巴县上一例胃肠道穿孔修补术开展还是在2012年,目前医院里年轻一辈的外科医生都没有相关手术经验。生死关头,郑眉光医生对当地医护说道:“万事有我担着,我们一起努力,立刻为患…[详细]
  •    
    医疗队背后默默奉献的“女超人”——记2020年援藏医疗队员李丽娇
    “娇姐,等下有台阑尾急诊手术”“娇姐,急诊有个清创缝合的患者”“娇姐,明天有台胃镜”“娇姐,等下骨科手术要准备哦”……援藏医疗队抵达仲巴县三个多月里,大家叫得最多的就是“娇姐”这个名字。大家口中的“娇姐”,正是我院2020年援藏医疗队队员,消毒供应室的李丽娇护长。在大家眼里,小小个子的她蕴含着无穷的能量。 临危受命 初上高原2018年,仲巴县卫生服务中心在我院的帮扶下顺利通过了二级乙等医院评审,并新建了消毒供应室,亟须这方面的援藏专家。于是,拥有丰富手术室和消毒供应室工作经验的李丽娇自动请缨,于2019年来到5000米海拔之上的西藏仲巴县驻点帮扶。在当地经常停水停电等客观条件下,她克服自身严重的高原反应,协助仲巴县人民医院完善了手术室和消毒供应室的制度建设,规范了急诊及手术室的器械管理,并培养了2名手术室护士和1名消毒供应室兼内镜室护士,在2019年的医疗援藏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次进藏 不忘初心今年是西藏脱贫工作的攻坚年,也…[详细]
  •    
    在5000米海拔抱着氧气瓶做手术,这例骨折内固定术教学不简单……
    8月4日下午5点,当护士将手术后的巴桑推出手术室时,我院2020年援藏队员们终于松了一口气。当回想起刚刚台上几度缺氧,医疗队队员、骨科梁安靖副教授仍心有余悸。“高原手术不易,开展这类内固定术更是需要体力和耐力的双重保障。” 摩托车侧翻压伤腿,男子重伤急送医8月4日早上10点,仲巴县人民医院急诊科紧急收治了一位46岁骨折患者巴桑。巴桑是骑摩托车外出时发生了翻侧,并被紧急送到医院。经检查及X光报告显示,巴桑的左腿股骨下段存在螺旋型粉碎性骨折。在急诊阅片会诊及医疗队内讨论后,梁安靖副教授决定立刻为病人开展手术治疗。有了上周首例骨折手术的合作经验,援藏队员们立刻分头准备术前工作。李丽娇护长和梁安靖教授一起挑选术中适用的器材并灭菌;仲巴县医院的边加医生安排病人做术前的抽血检查;由于仲巴没有输血条件,为了减少术中出血的几率,降低并发症的风险,梁安靖副教授与郑眉光医生、袁宇红医生经过讨论,决定首次在术中使用驱血带和气压止血带,保障手术…[详细]
  •    
    6岁男童遭遇车祸致骨折 援藏医师巧手“接骨”化危机
    “医生叔叔,我以后还能走路吗?”年仅6岁的小次旺望着援藏医疗队员、骨科梁安靖副教授问到。在仲巴县人民医院的手术室里,当地首台骨折内固定手术正在紧张进行,这也是援藏专家、骨科梁安靖副教授抵达仲巴后开展的第一例手术。 出行途中遭遇车祸 6岁男童伤势严重7月27日下午4时,仲巴县人民医院急诊科突然送来了几位患者。经了解大家得知小次旺一家人在出行途中遭遇了车祸,奶奶与9个月大的弟弟当场丧生,小次旺则因重伤被送至医院。当地医生接诊后,立即通知了我院援藏医疗队队长、急诊科李祖勇医师及队员梁安靖副教授进行会诊。经过检查发现孩子头颈部严重割裂,右腿股骨骨折。经过清创缝合,小次旺已脱离了生命危险。但是如果右腿骨折处理不及时,将会影响到孩子以后的正常生活。家属本打算带小次旺前往日喀则市进行进一步手术。然而当他得知正在会诊的医生是正在仲巴县支援的广东著名骨科专家时,出于对援藏医疗队的信任,家属决定留在仲巴县继续进行手术治疗。 “巧手”剪…[详细]
  •    
    不忘守土有责,护佑战士健康—— 我院国家医疗队赴仲巴县为边防官兵开展巡回医疗活动
    继日喀则市站为期3天的医疗巡回活动后,7月17日,我院国家医疗队一行8人跨越9座大山,驱车10个小时,顺利来到平均海拔高达5000米的仲巴县开展巡回医疗活动。上午9点,国家医疗队一行人在缺氧不缺精神的状态下,由仲巴县人民医院普琼次仁院长带领,驱车分别前往了马泉河边境检查站、77646部队54分队、国家移民管理局日喀则边境管理支队仲巴大队、武装部等边防部队。仲巴县位于喜马拉雅山北麓,南部与尼泊尔接壤,县内边境线长达300多公里。而这群边防战士们就驻守在这里,常年面对高寒缺氧环境,以血肉之躯守护着祖国的神圣疆土。来到部队驻地后,医疗队受到了战士们的热烈欢迎,大家纷纷用敬礼与掌声来表达心中的喜悦和感激。在诊疗过程中,队员们发现,由于战士们长期驻扎在高寒的环境中,大家普遍出现了胃炎、失眠头痛、关节疼痛等病症。我院国家医疗队队员对症下药,耐心、细致地为前来就诊、咨询的战士提供了治疗建议、健康心理咨询等。看到部队中有多位关节疼痛的战士,国家…[详细]
  •    
    我院国家医疗队赴西藏日喀则市开展系列医疗巡回活动
    7月13日至15日,我院2020年度国家医疗队一行9人(人员名单后附)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开展了健康义诊及送医送药活动。本次医疗巡回活动一共持续了3天,共计为460余名离退休干部、孤寡老人及藏族群众​等送去了健康。7月11日,我院国家医疗队一行9人来到海拔3800多米的日喀则市,几位医疗队员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但是队员们缺氧不缺精神,迅速克服困难,投入到义诊筹备工作当中。7月13日上午9:00,在县委副书记、政府县长梅普琼一行的陪同下,国家医疗队一行9人于仲巴县驻日喀则市办事处设置义诊点,为仲巴县离退休老干部开展免费体检、送医送药医疗活动。上百名老干部坐满了活动大厅,一看到国家医疗队的队员们都开心地鼓起了掌。医疗队抵达现场后马不停蹄地投入到义诊工作中,近四个小时的义诊活动中共为150余名离退休干部提供了健康咨询和赠药。中午13:00,义诊活动结束,一些干部还不愿离开,纷纷为医疗队员们竖起大拇指。7月14日下午1:00,我院国家医疗队驱车到了日…[详细]
  •    
       
    【援藏日记】一根雪糕,将爱传递
    “医生阿姨,雪糕真的很甜!”在仲巴县人民医院住院区的走廊里,11岁的小卓玛一只手握着雪糕,一只手牵着援藏医疗队员、消毒供应中心李丽娇主管护师的手,脸上的笑容如同草原上的鲜花一样灿烂。谁能想到,几天前这个孩子还是个躺在病房里,强忍腹痛、精神疲倦的病人。5月底至6月初,援藏医疗队队长、急诊科李祖勇医生随仲巴县人民医院下乡为牧民进行健康体检和义诊的过程中,偏吉乡小学一位捂着右下腹蹲在墙角,表情痛苦的小姑娘引起了李祖勇医生的注意。了解后,李医生才知道小卓玛已经反复腹痛4天了,但不肯前往医院看病。李祖勇医生判断孩子已经出现了腹膜炎的体征,便主动联系了学校和学生家长,要求送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不然病情可能会进一步恶化。然而,小卓玛家庭条件不好,家里所有的经济来源都是依靠爸爸,所以一开始家长只同意在乡里打针进行抗感染治疗。但是使用4天抗生素后,孩子的病情并未得到有效控制。于是李祖勇医生又和乡干部再次劝说患儿家长,终于他们同…[详细]
  •    
    心中有责任,肩上有担当—— 我院2020年援藏医疗队支援仲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事迹
    不同的时代赋予白衣战士不同的使命,从古到今,从国外到国内,哪里有病患,哪里就有白衣战士的身影。4月份,当我院援助湖北医疗队取得抗疫的阶段性胜利归来之时,另一支队伍——我院2020年援藏医疗队正准备扬旗出发。此次,2020年第一批援藏医疗队由急诊科李祖勇医生担任队长,带领消化内科袁宇红医生、神经外科郑眉光医生、检验科王英主管技师和消毒供应中心李丽娇主管护师前往西藏仲巴县人民医院进行帮扶。当时内地还处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而西藏虽然只报道过一例武汉输入的确诊病例,但是大家都清楚地知道仲巴的疫情防控工作也不容小觑。一方面,国外疫情日趋严重,与仲巴相邻的尼泊尔、印度等国确诊病例都在不断攀升;同时,仲巴又是日喀则到阿里的必经之路,一直以来游客源源不断。因此,“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就是当地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另一方面,仲巴处于地理位置边远、医疗条件落后的超高海拔地区,万一出现疫情,救治难度将远远超过内地。因此,医疗队在到达仲巴…[详细]

四方帮扶

  •    
    胆胰外科余先焕医师带领富平县医院医师顺利完成一例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
    近日,我院驻陕西省富平县医院帮扶专家、胆胰外科余先焕主治医师带领当地医院普外科成功为一位升结肠癌患者施行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61岁的患者赵先生二十多年前因外伤致脾破裂行开腹脾切除术。近2个月来,他反复出现腹痛、腹胀、排便不畅的症状,于8月来到富平县医院就诊,并在该院消化内科被确诊为升结肠腺癌、肠梗阻,随即转入外一科完善术前检查。我院帮扶专家余先焕医师,富平县医院普外科张长安主任、王康主治医师对患者进行了详细的病情评估,决定为患者实行腹腔镜下行结肠癌根治术。手术由我院余先焕主治医师主刀,富平县医院王康主治医师与樊鹏主治医师为助手。手术中,余先焕医生发现患者腹腔广泛粘连,肿瘤位于升结肠起始部,导致肠梗阻;回盲部肠管及其系膜水肿明显、肠管扩张、解剖结构不清,这大大增加了手术难度。余先焕医师凭借丰富的手术经验,耐心细致地分离患者腹腔粘连,辨认组织解剖关系,最终顺利将右半结肠及其系膜完整切除。术后第一天患者即可下床…[详细]
  •    
    我院妇产科专家赴富平县医院开展帮扶交流活动
    近日,我院妇产科主任、妇产科教研室主任陈勍教授,妇产科护士长翁雪玲主任护师专程赶赴陕西省富平县医院,代表科室看望在此驻点帮扶的丁淼医生,并与当地妇产科同行开展交流活动。陈勍主任、翁雪玲护长详细了解了丁淼医生在富平的工作和生活情况,高度评价了其长驻富平帮扶的奉献精神以及兢兢业业、踏实肯干的工作态度,期望他继续发扬“博爱、崇德、求精、奋进”的院训精神,踏实工作,为富平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陈勍主任还表示,科室也会继续做好后援工作,提供所需的技术支持,支持富平县妇产科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丁淼医生对科室的关心关爱表示了感谢。他说道,驻点期间自己一直秉持着高度责任感,与当地同行一起努力开展各项工作。丁淼医生还表示,作为挂职副院长,自己一定尽力配合院长做好医院的管理工作,并致力于将我院先进的管理理念、技术经验带到当地,为百姓送去更多的健康福音。随后,两位专家结合自身专业特长,与富平同行开展了深入的交流。陈勍教授向医生们讲授…[详细]
  •    
    逸仙人在基层:医行千里显仁心,授之以渔助脱贫
    5月底,万木葱茏,蓬勃长夏伊始。我院第五批驻点医疗扶贫队出征前往千里之外的陕西省富平县,开启新一轮对口帮扶爱心行动。应富平县医院的要求,我院急诊科派出朱颉副主任医师、杨正飞副主任医师参加本批次的帮扶工作。 一、着眼顶层设计,制定急诊科学科建设规划富平县地处陕西中部,曾是国家级贫困县,医疗条件相对落后,因病致贫返贫现象屡见不鲜,这也是富平县顺利脱贫的一大障碍。一抵达富平县,杨正飞副教授便对富平县医院急诊科、院前急救科开展了全方位的调研工作。基于当地医疗设施和医疗水平情况,杨正飞副教授为富平县医院急诊科建立和撰写了切实可行的学科3-5年建设规划,并协助制定科学的急诊科相关规章制度和急危重疾病的抢救流程,强化急诊相关科室管理和急诊医疗质量管理。考虑到当地急诊创伤病人比例高,朱颉副教授在全面调研后提出了完整的急诊创伤中心创建,管理和运作方案。他们在方案中对急诊科的布局设计,人力资源的配置,业务培训,急救仪器设备和药品的…[详细]

媒体报道

  •    
       
    [广州电视台]广州医生援藏 进行世界海拔最高剖腹产
    本视频适合在电脑、手机UC浏览器等播放 手机播放请点击【来源:阅读原文】 广东医生近年一直“兵分多路”援藏,提升西藏的医疗技术水平。近日中山二院援藏医生,在西藏仲巴县完成了当地历史上第一台剖宫产手术,这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剖宫产手术。 这个月初,20岁藏族孕妇央姆被丈夫送到西藏日喀则市仲巴县里唯一的卫生服务中心急诊。 医生发现,她的宝宝脐带绕颈、臀位、羊水过少。这种情况在广州大医院不难解决,但在当地因为无法做手术,孕妇和婴儿的死亡率很高。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援藏妇产科医生,在手术室消毒、麻醉等条件都很简陋的情况下,为这名孕妇施行剖腹产,生下一名5斤重的男婴,由于当地海拔是4772米,这例手术也成为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剖宫产手术。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产科副教授刘颖琳表示,产科做剖宫产手术很简单,顺利可以没事,一旦不顺利需要很多人帮忙,比如婴儿出生要抢救,…[详细]
  •    
       
    [广东新闻联播]广州援藏医生完成首例海拔最高剖宫产手术
    本视频适合在电脑、手机UC浏览器等播放 [详细]
  •    
       
    【南方日报】援藏医生为两岁娃切除“小尾巴”
    来源:【南方日报】 2016年7月7日 A09版 记者曹斯 见习记者朱晓枫 通讯员朱素颖 广东援藏医生为小珍珍实施手术。 两岁的藏族孩子小珍珍出生时腰骶部就有一条“小尾巴”,经诊断,是神经管发育异常的罕见病。近日,在西藏林芝市,广东援藏医生、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脊柱外科的黄霖副教授和广东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张晓峰,合作成功施行林芝市首例脊髓栓系联合松解术,为小珍珍切除“小尾巴”。 黄霖介绍,小珍珍长“尾巴”俗称返祖现象,实为脊髓栓系畸形。这种畸形属神经管发育异常,是罕见病。“经核磁共振检查,发现小珍珍的‘尾巴’实际上还向内突破椎板与脂肪瘤和脊髓神经相连,如不做手术,孩子将会逐渐出现截瘫、大小便失禁、双下肢功能障碍等。”黄霖说。 6月21日,在同为“组团式”援藏的麻醉科专家杨又春和林芝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医生马荣华的配合下,黄霖…[详细]
主站首页 | 医院服务网 | 医院管理网 | 健康教育网 | 院史文化网 | 科室专题网 | 医院OA系统 | 医院内部网 | ENGLISH
粤ICP备06005741号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地址:广州市沿江西路107号 电话总机:020-81332199